问大家一个问题:
在你小时候有没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被父母“快点睡觉,快点睡觉,
早睡早起身体好”这样唠叨过?
以前总觉得父母安排我们睡觉的时间太早,长大后才懂得,其实这样的唠叨才是真正为我们的健康着想,尤其是对我们的眼睛发育很重要。
为什么呢?这就要提到一个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概念——
节律根据“儿童青少年视力监测调查”显示,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比睡眠时间达9小时者,近视风险增加9.04倍,调查更发现,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有近视的学童占76.5%,而睡眠时间达9小时则只有23.5%的近视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生物节律在眼球屈光发育及近视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
我们都知道,近视的发生发展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发现,户外活动减少和/或睡眠不足可能是导致近视的主要环境因素,二者分别代表眼球处于光照和黑暗的时间,其内在联系是生物节律(昼夜节律)。
一般情况下,日间视网膜多巴胺分泌旺盛,夜间视网膜褪黑素分泌增加,这可能是调控视网膜生物节律和眼球生长的重要机制。
随着现代电子照明设备的出现,眼球所接受的光照时间、强度与以往相比有极大不同,这可能会影响视网膜多巴胺和褪黑素分泌,扰乱眼球生物节律,导致异常屈光发育。
2
生物发育期如果眼球所处的光照节律发生改变,就会影响我们的正视化进程。
有研究报告指出,与夜间睡眠关灯的儿童相比,儿童2岁前睡眠时房间灯光越亮,近视患病率越高。这是因为,睡眠时环境光线越亮代表眼球接受近白昼的时间越长,这意味着眼球长期无法接受正常昼夜节律的光照。
此外,更多户外时间能够有效延缓尚未近视 6-7 岁儿童的眼轴增长,随着睡眠时间增加其眼轴长度相对更短,近视度数相对更低。
上述研究中的户外时间和极低强度光照或睡眠时间相当于眼睛处于白昼和黑夜的时间,也提示了昼夜节律与近视发生发展有关。
如今学生学业压力大,高强度学习导致学生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增加、入睡时间延迟、睡眠质量下降,而且长时间暴露在LED灯下,尤其是夜晚,可能会影响视网膜褪黑素和多巴胺的合成和分泌,会影响人体生物钟造成生物节律紊乱,从而导致近视的发生。
3
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中,我们也应重视生物节律在眼球屈光发育及近视发生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培养良好的夜间睡眠和日间运动习惯,形成良好的生物钟。
培养习惯的几个小贴士睡眠方面根据2021年6月《国家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专家咨询委专家共识:同心同力·促进儿童青少年眼健康》(以下简称《共识》),建议小学生每日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高中生不少于8小时。
户外运动方面《共识》提出中小学生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学龄前儿童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3小时。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校每学期应安排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程的时长达3小时,每天在校内外有2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光照环境方面我国制定了符合护眼台灯的国家标准,即GB/T9473-2017《读写作业台灯性能要求》,照度为AA级标称的台灯照射范围在<30 cm的120°扇形区域内照度要>500 lux,台灯照射范围在30-50 cm的120°扇形环带区域内照度要大于250 lux,照射范围整体照度均匀度要≤3。
上一篇:最后一艘潜艇电影国语版百度云(最后一艘潜艇电影国语版)_天天速讯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