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随看随想
学校教育中,各学段有各学段的教育难题,但从孩子成长变化的激烈程度看,初中阶段是各学段中最容易爆发师生矛盾的。我们经常用“师德”来劝导教师,然后用“校规”训诫并教育学生。但比道德光环与规章大棒更有效的,或许是以心理学、教育学为基础的学情理解以及切实可操作的教育策略。5月11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切实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教师要更加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这个角度看,这本写给家长的书同样适合教师。(孟岳)
那个小时候口口声声说要和你结婚,并且一直把“你是全世界最好、最美的妈妈”挂在嘴边的小可爱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是有人在晚上把他调换了吗?现在这个“被调换”的孩子显得那样冷漠、无情,还经常出言不逊,他会说:“很明显你一点都不了解我!”又或是“在这个家里我一天都待不下去了!”
青少年不是有意针对你,他们只是以各种无知又愚蠢的办法试图与你分离——这些举动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并不算什么,甚至是一种成长的本能。
1.唯我独尊
当青少年说出下面这些话时:
“请不要再志愿陪同我参加学校旅行了,尤其是你打算扎个马尾辫去的话。”
“我不吃这玩意儿,它看起来就像给狗吃的。”
“不要看我,也别和我说话。”
青少年并没有考虑到说这些话会对家长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比如,影响家长对自己的发型、厨艺教育价值的自我意识),他们只是在说自己,说自己的窘迫、挑剔、善变以及突然低落的情绪。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成熟度和冒犯程度,选择暂时不去理会。或者,你可以用一种平和的态度让他们明白自己已经越过了由现代文明社会设定的红线,例如“梅根,你的表现并不好”或是“天哪,你那样对我说话一点也不好”。此外,以“我”为代表性的话语表述也能派上用场,例如“我为了这顿晚餐忙前忙后,只希望你能喜欢,但是你却把我辛苦做的晚餐和‘狗食’相提并论,这让我觉得非常生气”“在你侮辱我的外貌时,我感到很吃惊,但更多的是难过”。说完这些后,再快速转向另一个话题,或是去另一个房间。
2. 把无礼当成发泄
青少年也常用无礼行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你还记得孩子在幼儿园时的情形吗?他会特别遵守纪律,到了大家围坐在一起谈话的时间,就规规矩矩地坐好,轻声说话:把带来的午餐饭盒放进小房间里面;举手示意,经老师同意后才敢说话。他们每天都保持这样的状态,直到家长去接他们回家时,一个个才终于崩溃。
青春期的孩子也会做出和小时候一样的事情。面对多数让人反感、无聊的老师,还有那群一旦发现他们没有完成跑圈就会大声训斥的体育老师,青少年都要装作彬彬有礼的样子。如果他们上了初中或者高中,那又要一遍遍地成为新生,做同样的事情。这就像一个沮丧的白领永远不敢批评自己的上司一样让人感到绝望,所以,他们一回到家就开始“踢猫”:因为孩子明白家长是一个安全的目标,他清楚你对他的爱;也确信在他做出这些行为后,你不会报复他。
面对孩子的挑衅,如果你报以情绪化的回应,就很容易失去自己在家中树立的权威地位。因此,你一定要反其道而行——冷静地处理。如果孩子的无礼行为戳到了你的痛处(比如,小时候受欺负的经历),你一定要按瑜伽课上学到的吐纳方法,做个深呼吸,然后再尝试交流:“你现在这种语气和态度,我们没办法交流,重新开始吧。”这样即使孩子变得怒气冲冲,你也已经设定了双方正常交流的最低限度。
当然,当你发现孩子的行为极易惹人发怒时,你也可以从他们身边走开。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尝试晚一点再与孩子交流:“你下午回家时看上去很不开心,是学校又发生了什么事吗?”你可能不会立马得到实质性的回复,但是你至少已经表现出倾听的意愿——倾听孩子做出无礼行为背后试图隐藏的问题。
即使在没有做出无礼举动时,青少年的情绪也会非常紧张。他们没有调节这样一种突如其来的强烈情感的经验。面对强烈的情感,年纪小的孩子容易发怒或是被窘境压倒;但是青少年不一样,他们会非常享受地漫步在这样一种全新的、复杂化的情感之中,体验着各种不熟悉的情感状态,像是悲伤、快乐、沮丧、激动等等。正因为父母是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人,所以青少年会在家长身上去实践如何调节这些莫名的情绪。
“青少年有权利自己处理自己心中浓烈的情感,轮不到家长去清除这些情感。”有些家长听到我说这句话后可能会非常惊讶,但事实就是这样,“青少年的情绪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家长的,这是分离的一线希望,家长完全没必要去体会孩子的感受”。
理想情况下,你的孩子在遇到糟糕情绪时会来找你,看到你表现出同情但又没有特别关注的样子时,他们又转身离开。虽然他们一时间沉浸在痛苦中无法自拔,但是你的做法也正告诉了他们:无论他们,感到多疯狂或者失控,你都是他们坚强的后盾。这和家长过去让孩子在公园玩的情景非常相似:孩子跑向你,碰了你一下,然后又跑开了,这是为了确定爸爸妈妈会一直在那里。
如果你的孩子因为糟糕的情绪来找你,而你却受他影响。心情变得很差,或者你开始诊断起来,纠正他的问题或变得不耐烦,那么你就不再是他的港湾,他下次遇到麻烦时就会觉得即使回来找你也并不安全。
家长对青少年的种种无礼和粗俗的行为感到非常恼火,其中有一个一直被忽视的原因:青少年的行为异常激烈,言辞也非常机敏干练,这很容易让家长忘记其实他们并不是成年人。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说:“我讨厌你,笨蛋妈妈!我希望自己有1000块石头来砸你。”家长也许会觉得很可爱,因为这是从一个小孩子嘴里说出来的话。但是,当孩子长大后说出“你真是个可悲的人”时,这就很难让人感到高兴了。毕竟如果一个成年人对我们说出那样的话,我们会觉得害怕或是愤怒。
有一个能帮助家长容忍青少年无礼行为的窍门:在精神上“缩小”他们。想象一下:他们只有5岁,穿着乱糟糟的衣服、闪亮的芭蕾舞裙或是万圣节超人造型服的样子。当受到挫折或者感到沮丧时,他们更像是那个5岁的孩子,而不是一个老练世故的成年人。他们依然非常需要父母站在身后,这样他们才能学会如何让自己变成可靠的人。
(选自温迪·莫戈尔《放手,才能强大:犹太父母如何教育青春期孩子》,俞婷译,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2022年版)
文章来源:《中国教师报》2023年05月17日第9版
图片来源:《放手,才能强大:犹太父母如何教育青春期孩子》封面图,包图网
本文只为传递信息,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等资源使用不当的情况,请联系中国教育新闻网。
本期编辑:庄元
觉得好看,点赞在看!
下一篇:最后一页